SMART BUILDING

标准推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准《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准》(T/CSUS 66-2023)

发表时间:2024-04-11 13:42作者:智慧建筑网

园区智慧化发展新内涵

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是工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园区智慧化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源管理优化:智慧化园区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能源消耗情况,优化能源分配和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从而降低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园区能够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智能微电网和储能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交通系统优化:通过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和车辆排放。同时,鼓励和支持使用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进一步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建筑节能:智慧化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例如通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照明,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建筑节能。

废物管理和循环利用:智慧园区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废物分类、回收和处理,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废物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

碳排放监测和管理:通过建立碳排放监测平台,智慧园区可以准确计量和报告碳排放数据,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实现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

产业升级和转型:智慧化促进园区产业向高技术、低排放方向转型,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绿色升级。

环境质量改善:智慧园区通过监测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提升决策效率:智慧园区的数据中心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减碳决策。

增强公众参与:智慧化系统可以提供更多的公众参与和教育平台,提高居民对双碳战略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智慧与零碳耦合,如何科学评价园区规划设计与实施运管水平?

在智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拥有深厚积淀的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携手中国开发区协会、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了《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准》(T/CSUS 66-2023),于2023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发布,自2024年1月29日起正式实施。该《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准》在评价体系构建上,特别强调智慧与零碳目标的紧密结合。针对中国园区形态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多元化特点,该标准提出了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园区的差异化评价策略,旨在全面覆盖各类园区。它不仅明确指出了优秀实践、尖端技术应用和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以突显其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同时,考虑到各类园区之间的差异性、技术推广的适用性以及评价指标的可获得性和可行性,确保了标准的实用性。此外,该标准还鼓励采用创新技术,展示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力。通过这些措施,标准旨在引导园区向更加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标准编写思路与内容框架



标准特点

  • 综合性评价:标准不仅关注园区的低碳发展,还综合考虑了智慧化水平,通过12个章节全面评价园区在规划、产业、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筑、管理平台和运营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 分阶段评价:标准明确了规划设计和实施运管两个阶段的评价方法,允许园区根据自身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评价路径,确保评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创新驱动:标准鼓励园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管理创新,以提升园区的智慧化和低碳化水平,同时设置了提高与创新章节,以奖励在这些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园区。

  • 智慧与低碳并重:标准强调智慧化技术与低碳发展的结合,要求园区在追求技术创新和运营效率的同时,实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 操作性强:提供了具体的控制项和评分项,为园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评价依据,便于园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评和改进。

  • 符合国家政策:标准的内容与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相契合,强调园区发展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

  • 广泛适用性:虽然标准主要针对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商务办公类型的园区,但也提出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类型的园区可参照执行,增强了标准的普适性。


图片   主编寄语

 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智慧零碳园区的建设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责任和追求。《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的编制和实施,旨在引导和激励园区充分利用智慧化的技术和手段赋能园区低碳管理,最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标准不仅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汗水,也反映了我们对于园区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坚定信念。我们深知,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其实用性和适应性。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对多家园区进行了试评价,并据此对标准进行了细致的优化。我们相信, 这一标准将为园区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框架,帮助它们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各个阶段实现智慧与零碳的有机结合。在此,我要向所有参与标准编制和试评价工作的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正是因为你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才有了这一标准的诞生。同时,我也期待园区能够借助《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的指导,不断探索和实践,成为绿色发展和智慧管理的典范。展望未来,衷心期盼更多园区能够利用这个标准开展评价工作,为标准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将持续关注园区发展的最新动态,定期对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始终处于行业前沿。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一个更加智慧、更加绿色的未来而努力。”

郑筱津 副院长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文章分类: 智慧园区
分享到:
联系人:王新雨       联系电话:010-58933142          手机:1880134911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